遇见Cornelia时,是纽约时间上午九点半。她用温和的声音介绍自己:“我是一个全球内容战略师,目前希望通过爆款内容的方式,让个体的想法更多地被看到。同时我也是一个ENFP射手座,喜欢冒险,喜欢吃东西,喜欢各种跟身体和自然相关的运动,是大家在社交平台的好朋友。”
她语速轻快,像一阵带着阳光的风。你很容易在她身上感受到一种流动的能量——好奇,随机,愿意被意外打乱计划,也信任所有未知带来的礼物。
Part 01 从浙江小城到世界舞台的冒险家
在成为Cornelia之前,戴吟弛在温州长大。如今的她,是一名活跃于纽约的全职内容创作者。她在Instagram上拥有超过28万粉丝,TikTok平台仅单条内容曝光就突破千万。从浙江小城到世界舞台,从内容策划师到跨文化创意先锋,她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始终保持着对于创意探索的热情以及一颗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Credit:摄影 Ziyang Wang 摄助 Draven Zhao 妆造 Riley Xu
“我是一个天生的冒险家。”在纽约生活时,Cornelia发明了一种叫“城市盲盒”的玩法:不看任何点评,随机定规则。 “比如从现在开始,见到的第三家餐厅,必须进去吃”。这让她发现了许多城市的未知角落,每一次推门都像拆开隐藏款盲盒。“探索会让人保持鲜活”,她笑着说,“射手座大概就是这样。”

(图源:Cornelia人鱼潜水)
她偏爱一切与身体、自然有关的运动。“瑜伽、冷水浴、桑拿,尤其是水下运动,美人鱼潜水是我最近的心头好。”她说那像一场静谧的冥想。“水下的一切都变慢了,呼吸、动作、念头……但身体却是流动的。”作为年轻一代的意见领袖,她并非一个享乐主义的人。随着潜水的次数多起来后,她自然而然开始去关注海洋议题。“我想要唤起人们对海洋保护的意识,通过数字化内容触达更多的群体,激发公众的关注。”她认为个体的改变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从而推动社会去做出变革,而这便是社交媒体的意义。

(图源:Cornelia人鱼潜水)
Cornelia的时尚观也源自这种体验式的探索。“我衣橱里最多的单品是基础背心和束腰上衣,很自由,能动、能走、能融入城市”。她不盲目追逐潮流,却会细细观察趋势背后的社会情绪。“比如,Y2K浪潮背后是年轻人对怀旧与个性的渴望,极简主义的回归则像一场对快节奏生活的柔软抵抗。”
对她来说,时尚是一个高度可塑的表达工具。“它能帮我讲述故事,也帮我塑造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譬如穿工装时就会有果敢的力量,穿连衣裙时会有平和的温柔,穿西装时又会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自信感。” 衣物是自我探索的外延,是身体与世界之间的无声对话。“时尚本身就是没有定义的,它应该是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就像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性与个体。”
Part 02 自信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抵达
很难想象,这个在镜头前舒展自如的女孩,童年时曾因皮肤黑、身材瘦而被同龄人排挤。“小时候为了被接纳,我习惯于隐藏真实的自己,不敢发声,有点讨好型人格。”幸运的是,Cornelia的家庭始终鼓励她体验不同文化,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她逐渐意识到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她开始把目光收回自己身上,向内探索,倾听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她渐渐明白“爱自己”不是口号,而是必要的修行。她开始一个人旅行,说走就走,目的地随机。 “当我敢于表达、敢于选择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变得更快乐了,我不用等待谁的同意,也不必满足他人的需求,我有无限可能。”


Credit:摄影师 Kakajan Ovezov
如今她所展现的自信,并非天生,而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探索。在聊天中,Cornelia提到不止一次,现在的她就是一个最真实的她。镜头前的Cornelia是活泼的、自信的,而生活中的戴吟弛是一个慢热的人。“我不会割裂我自己,两个身份始终是一致的,都是我。”自信之外,她也会在社媒展露脆弱与失意,但她坚持要“已经度过困境、完成自我疗愈”之后才分享。“因为我觉得这样能够让处在相似低谷的人感受到陪伴和力量。”
刚开始全职做内容创作时,她身边并没有太多支持的声音。“那段时期每天睁开眼就在掉粉,收到过很多恶评,从外貌攻击到内容质疑,甚至一度不敢做自己。”但她渐渐学会把恶评当作一面镜子。“那是评论者内心的投射。如果它刺痛我,说明那是我还需要疗愈的地方。”她选择建立边界,保护自己,也保持真诚。“这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契机,不要去听太多无关的声音,想清楚到底想要做什么,然后坚定走下去就好。”

(图源:Cornelia参加全球可持续AI论坛)
作为一个自我驱动的人,在经历了低谷后,Cornelia将经验总结为四个关键词,作为未来前进的核心:“Impact(影响力)、Connection(联结)、Experience(体验)、Expansion(扩展),它们像四盏灯,在我迷茫时照亮来路与去程。”影响力,是她希望通过内容让更多普通人被看见;联结,是她相信故事能够跨越屏幕,让人与人不再孤单;体验,是她拥抱未知、开放感知的生活方式;扩展,是她始终朝向更广阔世界张开的双臂。

(图源:Cornelia参加联合国活动)
“学生时代的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现在的我,更多是在理想和现实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她说这话时语气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确定。“我不会放弃对梦想的热情和对生活的好奇心,会保持这份初心。”但同样, 她也相信,任何一条道路上的前进,都源自于实质性的行动,她不愿意做一个空想家。
Part 03 用爆款讲好故事,让流量流向善意
Cornelia的第一个爆款,是一次偶然。她创作的一个模仿仓鼠的meme视频被官方转发,一夜爆红。“很多粉丝是通过这条博文找到我,但在这之后,我一直有持续去输出想法和创意,让大家通过这个契机看到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真实的我。”
在CapCut工作期间,她策划的Glambot红毯慢动作模板被超过200万人使用;她与中国品牌SMFK合作,通过AI视觉打造超现实主义街拍,将纽约SoHo街头转化为⼀场数字与现实的碰撞实验。而她最近发起的“双屏互拍”挑战,更在Instagram上72小时内突破1000万观看,总曝光超1亿次,从亚洲风靡至欧美,形成跨文化传播浪潮。


(图源:Cornelia X SMFK AI视觉街拍)
她有一套打造爆款的方法论:热点音频、脚本结构、视觉表达、POV文字,这几个元素要情绪一致、彼此契合。她还会用三个标准判断趋势:情绪共鸣、跨文化适配性、可复制性。她认为真正的爆款绝对不是偶然,而是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让无数普通人能够参与到议题的叙事之中。


(图源:Cornelia “双屏互拍”挑战)
自始至终,她没有迷失在流量的聚光灯下,而是抓住机遇,将平台的影响力转化成她真正想要传递的议题内容。她长期活跃在社会活动中,小到支持本地小店、独立摄影师,大到与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合作,帮他们讲述背后的故事。她曾去过动物收容所担任志愿者,用数字内容帮助动保组织募款;她与环保组织Karmagawa深度合作,传播海洋保育理念;她还曾受邀参与心理健康论坛,⽤⾃⼰的影响⼒,把舞台从线下延伸到线上,让更多⼈加⼊关于关怀与⾃我关爱的对话。
安迪·沃霍尔曾说,未来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Cornelia深谙其道,却更进一步:“我希望社媒不只是某一个个体被看见,它还要推动这个世界善意的改变,我希望用我被看见的15分钟,去放大别人的声音。” 她始终认为,博主与普通人之间不存在壁垒,只是“放大”与“被放大”的关系。“只要你想表达,你就可以成为创作者。每个人都值得被听见。”
未来,她希望继续做两件事。“一是探索AI、剪辑工具与爆款的结合,降低普通人表达门槛;二是把社会议题带入流量场,让环保、动保、心理等社会议题被更多年轻人看见”。对于她来说,她不想只做制造流量的人,而是想把流量变成影响力。
而就在不久之后,她即将重返母校NYU,分享AI与内容创作的前沿思考。采访结束的当天,她激动地提到下午即将去做一个创意拍摄。 “一切未知的体验,都能够让人兴奋。”对于Cornelia来说,只要脚步不停,世界就永远有新的盲盒等待打开,而她会一直相信里面藏着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