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非遗文化新时代华章 | 山南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圆满举办

[ ] 2024-06-07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发展水平,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谱写非遗文化新时代的华章,根据《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全区开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的通知》要求,由山南市文化局牵头,联合山南市群众艺术馆、北京服装学院、各县(区、市)文化局等单位,于2024年6月5日至6日在山南市雅江天街举办2024年山南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

藏戏《吉祥颂》的热情演绎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帷幕,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山南市人大、政协、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学生代表、农牧民群众代表以及非遗传承人代表。市文化局领导致辞,山南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白云峰出席并宣布启动。

3.jpg

山南传统服饰展演与“雅鲁藏布”现代藏装动态展演、静态展示精彩呈现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转化的完美交汇,带来了一次山南服饰文化跨越时空的对话。展演结束后非遗特色产品展销更是为非遗传承人与大众之间搭建往来对接桥梁,为非遗产品销售带来新思路。

4.jpg

山南不仅有着“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的美誉,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项目较多的地区之一。其中,纺织服饰类非遗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共拥有国家级纺织服饰非遗传统技艺3项,自治区级4项,市及县级5项。鲜活的山南纺织服饰非遗工艺薪火相传、与时俱进,迄今依然是当地农牧民群众就业途径之一,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山南的乃东泽贴尔、贡嘎杰德秀邦典、措美扎扎服饰、隆子珞巴服饰、扎囊氆氇等,遐迩闻名,在当地群众的生活消费中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雅鲁藏布”服饰系列以山南传统服饰为基础,在服装造型、制作工艺方面进行传承与创新,辅以针梭织工艺,构建厚重历史文化和现代审美需求之间的桥梁,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山南服饰文化的深刻内涵。

5.jpg

北京服装学院郭瑞萍教授带领设计团队,先后四次赴山南考察,携手山南市文化局,在纺织联合会提出的“整体性提升、工程化推进”的总体思路下,立足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传统工艺,坚持创新理念,引领世界走向山南,领略其独特的服饰之美。一方面溯流追源,形成传统服饰及制作工艺文字、影像资料。另一方面守正创新,设计监制了此次发布会的70多套作品以及22件服饰配件。同多数古人类文明的发源一样,雅鲁藏布孕育了早期的藏族文明,雅鲁藏布系列服饰分为“源”“淙”“洄”“泱”四个章节,取初为发源,继而淙淙前行,历经溯洄往复,最终泱然绽放之意。分别呈现山南自然文化的诗性;实用的商务、通勤服饰;年轻、时尚的休闲服饰;以及传统、精致的礼仪盛装。多场景多风格且实用性的雅鲁藏布系列服饰,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山南传统服饰在新时代的可塑性,让非遗纺织技术实现新生。

雅鲁藏布自西向东穿越青藏高原,传递着各族人民生生不息文明延续,记录着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出人类文化瑰宝的历程。此次展演是山南纺织服饰非遗、创新性传承的又一新起点,未来将淙淙向前、溯洄婉转,不断谱写非遗文化传承创新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