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16日起,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与意大利路易吉·佩奇当代艺术中心(Il Centro per l'Arte Contemporanea Luigi Pecci) 联合呈现群展项目——“360°:我们为何绘画?”,先后于中国杭州、意大利普拉托两座各具自然人文特色的城市及其机构语境中呈现全球各地出生于不同时期的39位艺术家创作于千禧年后的百余件精彩作品,试图构建一场跨越代际与经验、着眼于当下绘画现状的对话。展览灵感来自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馆长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Bonami)与副馆长吴天,并由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策展人孙熳与路易吉·佩奇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斯特凡诺·科利切利·卡戈尔(Stefano Collicelli Cagoli)共同策划。本次展览是天目里美术馆自开馆以来首次聚焦绘画主题,且联动国际机构的大型群展。展览将从艺术家的个体动机出发,以三个相互承接的区域探索绘画这一最古老的视觉艺术形式之一,如何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今天社会及经济整体呈现的“全球在地化”的一个缩影。


绘画是通往直觉和心灵的最快路径。展览开篇的区域“手眼间的直觉流动”汇集张恩利、乔纳斯·伍德(Jonas Wood)、埃德·阿特金斯(Ed Atkins)、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伊丽莎白·佩顿(Elizabeth Peyton)、杰西·霍默·弗伦希(Jessie Homer French)、米里亚姆·卡恩(Miriam Cahn)、蔡泽滨、姜琤等22位艺术家的作品,试图呈现绘画和人们生活、经历、情感和内心的紧密联系。展览从微观视角切近和记录生活的作品开始,逐步展开那些如日常写作一般的绘画、在“静物、肖像、风景”等经典主题范围下气质独特的绘画、表达愤怒、恐惧和淡然诉说失去的绘画、挖掘集体创伤和暧昧梦境的绘画,并在章节的末尾走入承托精神力量和映射自我分析的绘画。当代绘画在主题、内容与风格的多元性在此悉数可见。艺术家们不懈以绘画诠释不为社会与科技巨变所转移的微小与重大意义,回应从未、或永无答案的问题。

摄影术在1839年发明之际,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发出“绘画已死”的感慨,其回声不断让艺术家面对“究竟怎么画?”“绘画究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展览第二区域“探索图像制造的边界”汇集了张云垚、安德鲁·格拉西(Andrew Grassie)、俞菲尔、露西·麦肯齐(Lucy McKenzie)、桑亚·康塔洛夫斯基(Sanya Kantarovsky)、林科、陶芭·奥尔巴赫(Tauba Auerbach )、苏予昕、张月薇(Vivien ZHANG)9位艺术家的作品,回应绘画与制图在当下多元并行、相互交织的现状。这些作品分别在绘画、摄影、动画、印刷、甚至制图软件输出等媒介间游动,玩味着绘画的独特性与技术的即时性。其中可见艺术家对于图像制造史的有意识反观、对于绘画可能性的持续探索,以及人类文明的延续性与爆发式的现代化转折之间的相互磨合。

在展览的最后一个区域“空间与观念的多维探索”中,“绘画是什么?”不再是令人纠结的话题。该区域汇集刘韡、阿尔瓦罗·巴林顿(Alvaro Barrington)、徐梯善(Tishan Hsu)、郭天天、尼可·艾森曼(Nicole Eisenman)、刘毅、劳拉·欧文斯(Laura Owens)、赵要8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或在传统绘画技法基础之上构建多层的感官体验,或追溯原料制作过程所承载的文化或经济意涵,或从文献研究出发展开被多重折叠的时空,最终在展览的结尾呈现可被挑选的“颜料风景”。在此,绘画已不再是孤立分类的形式,而正与雕塑、物件、空间装置、文献研究、艺术家书、公众参与等媒介形式一同汇入复合的当代艺术领域。

三个区域的叙事尽管以递进的方式推进,但并不意味着绘画正在被单线地推向被完全解构的终局。相反,展览中呈现的创作动机、面貌、技法、意义,无论新旧,都共存于广袤多元的当代绘画领域中。尽管此次展出的百余件作品远未企及当代绘画的冰山一角,但当我们走过、观看、甚至将作品置于手中翻看时,都可以再次试着领悟:“今天,我们为何绘画?”。本次展览呼吁人们以360°立体的视角看待和珍视这种多元,为有勇气继续投入这一领域的艺术家们致以敬意,并再次为广大观众呈现绘画与艺术对于人类洞察自我、照见世界的重要性。

“360°:我们为何绘画?”展览现场,2025年5月16日–2025年10月12日。摄影:邱昊阳 ©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杭州
Installation view of "360°: Why We Paint?", 05.16,2025–10.12,2025 Photo by harrychiu © BY ART MATTERS, Hangzhou
展览信息:
展览:360°:我们为何绘画?(360°: why we paint?)
展期:2025年5月16日-10月12日
地点: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398号天目里1号楼
主办: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路易吉·佩奇当代艺术中心(Il Centro per l'Arte Contemporanea Luigi Pecci)
策展人:孙熳(SUN Man)、斯特凡诺·科利切利·卡戈尔(Stefano Collicelli Cagoli)
参展艺术家:奥萨马·阿尔·雷扬(Osama Al Rayyan)、埃德·阿特金斯(Ed Atkins)、陶芭·奥尔巴赫(Tauba Auerbach)、阿尔瓦罗·巴林顿(Alvaro Barrington)、米里亚姆·卡恩(Miriam Cahn)、蔡泽滨(CAI Zebin)、罗伯托·卡蒂维利(Roberto Cattivelli)、塞西莉亚·德尼斯科(Cecilia De Nisco)、尼可·艾森曼(Nicole Eisenman)、基亚拉·恩佐(Chiara Enzo)、安德鲁·格拉西(Andrew Grassie)、郭天天(GUO Tiantian)、何麦克(Michael Ho)、杰西·霍默·弗伦希(Jessie Homer French)、徐梯善(Tishan Hsu)、姜琤(JIANG Cheng)、桑亚·康塔洛夫斯基(Sanya Kantarovsky)、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林科(LIN Ke)、林山(LIN Shan)、刘韡(LIU Wei)、刘毅(LIU Yi)、维克多·曼(Victor Man)、露西·麦肯齐(Lucy McKenzie)、劳拉·欧文斯(Laura Owens)、詹妮弗·帕克(Jennifer Packer)、杰姆·佩鲁奇尼(Jem Perucchini)、伊丽莎白·佩顿(Elizabeth Peyton)、玛雅·鲁兹尼克(Maja Ruznic)、安娜-玛丽亚·什克罗巴(Anna-Maria Škroba)、苏予昕(SU Yu-Xin)、安德罗·维库亚(Andro Wekua)、乔纳斯·伍德(Jonas Wood)、勒内特·亚多姆-博克耶(Lynette Yiadom-Boakye)、俞菲尔(YU Feier)、张恩利(ZHANG Enli)、张月薇(Vivien ZHANG)、张云垚(ZHANG Yunyao)、赵要(ZHAO 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