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性皮肤与玫瑰痤疮难辨别? CTMP™全面皮肤护理模式全程呵护!

[ 上海 ] 2023-05-26 编辑:shirley

为使公众深刻理解皮肤健康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并科学应对各类皮肤问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将5月25日定为全国护肤日,“科学护肤·青春飞扬”是今年护肤日主题,为持续助力中国医美与皮肤健康管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邀请到了复旦大学皮肤病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全国委员,中国皮肤科医师学会全国副会长、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项蕾红教授就“敏感肌护肤,玫瑰痤疮诊疗与护理”主题分享她的独到见解。

多种皮肤疾病症状相似,患者难以辨别,亟需一站式“诊断+治疗+护理”策略

敏感性皮肤是指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的一种高反应状态,主要发生于面部,临床表现为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皮肤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伴或不伴有红斑、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等客观体征。敏感性皮肤的诱发因素通常为滥用护肤品、受到紫外线伤害、过度去角质或曾发生过皮肤疾病,如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鱼鳞病等。在多种诱发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使得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起感觉神经传入信号增加,导致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引发皮肤免疫炎症。

敏感性皮肤与另外一种皮肤疾病玫瑰痤疮的临床状态较为相似,由于缺乏专业的皮肤学知识,患者通常难以自主辨别。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累及面部皮肤血管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面中部的一过性或持久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水肿伴面部干燥脱屑、灼热刺痛、肿胀及紧绷等不适,主要累及20~50岁的成年人,5.5%的成年人受到该疾病的影响,但儿童和老年人同样可以发病。目前,玫瑰痤疮确切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与面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以及皮肤天然免疫防御功能与屏障功能损害等有关。过去国内教科书及很多皮肤病专著通常将“玫瑰痤疮”称为“酒糟鼻”,而真正出现“酒糟鼻样改变”的玫瑰痤疮只占5%左右,大部分患者的皮损主要发生在双颊部或口周,或只出现鼻部红斑、丘疹,并没有鼻部肥大、增生的表现,这种常见的“玫瑰痤疮=酒糟鼻”的认知误区间接性地导致了玫瑰痤疮的高误诊率,致使患者实施不科学、不规范、不适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对皮肤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项蕾红教授表示:“不同皮肤问题在临床状态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在发病机制和治疗上又存在着显著差异,由于患者自身有限的专业知识、冗杂的信息来源以及匮乏的医患沟通方案与渠道,患者通常难以自主辨别并正确科学地处理自身的皮肤问题,目前中国皮肤学市场亟需一套针对不同皮肤问题的个性化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策略。” 

消除知识误区,倡导科学护肤,CTMP™全面皮肤护理模式在行动

为此全球多位皮肤科专家推出了全面皮肤护理模式(CTMP™),旨在将皮肤疾病治疗与日常护肤相结合,从清洁(Cleanse)、治疗(Treat)、保湿(Moisturise)、防晒(Protect)四方面出发,依据患者个体皮肤情况、生活习惯和治疗预期,提供一站式的、个性化的皮肤诊疗方案及对应的愈后护理和美学提升方案。与此同时,也为专业医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体系化、产品可视化的“医生-患者”的结构化沟通方案,帮助医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皮肤护理信息,实现皮肤健康的全面管理。

与此同时,全面皮肤护理模式(CTMP™)也分别强调了清洁(Cleanse)、保湿(Moisturise)与防晒(Protect)对于敏感性皮肤与玫瑰痤疮的重要性。如在保湿(Moisturise)的护理策略中:全面皮肤护理模式(CTMP™)提出了玫瑰痤疮患者应选用低脂质的、亲水性的、含有神经酰胺、透明质酸、Ca2+等对皮肤屏障具有修护作用的功效性保湿剂,以此补充表皮脂质,保留水分,修护屏障功能,缓解干燥、弱化刺激感,灼热等敏感症状;而敏感性皮肤人群则应选用成分精简的、不含刺激物的、含有甘油、透明质酸或神经酰胺等吸湿剂的保湿剂。

全面皮肤护理模式(CTMP™)将皮肤治疗(T)与日常护理(CMP)相结合,采取对症治疗、对症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炎症症状,降低炎症性皮肤病的发作频率,延长发作间隔,最大程度上减少治疗药物的使用与局部治疗的副作用,从而提高治疗耐受性和患者依从性,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改善自尊和自我形象,保持身心愉悦。

GRAZIA也和项蕾红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长谈:

GRAZIA(以下简称G):5.25是护肤日,现在的敏感肌和玫瑰痤疮话题在社会上特别热,敏感肌、玫瑰痤疮的人也是越来越多,能和我们科普一下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项蕾红教授:因为对于敏感性皮肤也是最近十年开始逐渐出现。敏感性皮肤不是由医生提出来,最早由消费者,他觉得皮肤不耐受任何的护肤产品,非常地敏感,所以敏感是一种状态。在教科书上是找不到敏感性皮肤的诊断,因为他不是一个病,是一种皮肤状态,是我们叫的皮肤敏感。皮肤敏感状态怎么定义呢?更多的是主观感受。你会觉得痒,有刺痛感和紧绷感,觉得任何化妆品涂上去都不耐受,都会有刺痛,他就觉得很敏感。在我们日常当中如果为敏感性皮肤的人做皮肤屏障检测,有的人屏障有问题,有的人未必有问题,但他就是感觉的高敏状态。在这个领域当中最早由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王学民教授,最早提出来这是一个敏感的状态,是神经的高敏感性。现在我们知道了,前年TRPV1受体发现者拿了诺奖之后,大家都知道什么叫皮肤的高敏状态、神经的高敏状态,因为TRPV1是一个感受器,我们吃了辣椒以后为什么感觉到热,因为激活了TRPV1受体,会产生辣和热的感觉,所以英文里面的辣就是Hot,就是热。除了TRPV1,还有TRPM,薄荷,你涂了清凉油会觉得凉凉的,它是激活了TRPM受体。所以TRP受体开始被大家都知道了,因为获了诺奖之后的知晓度和传播力比较广。对大家来理解敏感状态会有所帮助。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原因还是蛮多。有些是疾病的关系,就像刚才说到的玫瑰痤疮,玫瑰痤疮就是一个疾病,它会引起屏障功能的破坏,有皮肤的炎症,在这种状态下,他的皮肤会变得敏感,会有痒、热、疼痛、刺痛,或者像蚂蚁爬等等症状都出现。还有一些本身皮肤是好的,他是由于在日常的生活习惯和日常护肤当中的不太恰当所造成。生活习惯,现在的人熬夜更多了,没有电灯的时候,到天黑就只能睡觉,现在是大家的习惯,娱乐方式更多,会不断地让自己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这是和我们人体的昼夜节律相违背,你回归自然时人也要回归到自己本身的生活节律,所以昼夜节律蛋白也是拿过诺奖。就是人体有这样的节律,是有昼夜规律的。白天跟晚上我们皮肤做的事情不一样,白天的时候它就要保护你,但合成各种蛋白、神经酰胺、玻尿酸,只有晚上睡觉时才能来合成,如果你不睡觉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

G:如果已经有痤疮了,到什么程度我们日常护肤已经不能拯救了?没有办法就得去医院看医生了?

项蕾红教授:痤疮我们做过流行病学调研,其实还可以,一般是轻度的痤疮占70%到80%,真正需要到医院去看的中度或者重度的比例还是比较少,20%左右。什么叫轻度呢?比如他脸上只有一些黑头、白头、粉刺,这叫轻度的。如果已经有发红的,就是红色的丘疹,炎性痘痘了,这时候需要到医院去看,如果有脓疱和囊肿结节,这需要到医院去看。大部分人是在黑头、白头、粉刺的程度,这个程度可以选择功效护肤品,因为我们很多功效护肤品中含有水杨酸、苦杏仁酸、壬二酸、甘醇酸,这一类对于溶解粉刺都有帮助;控油的产品可以让皮脂分泌减少;有的加了一些微粒能够吸油的,就像班赛(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一开始用的时候刺激性比较大,大家就不太能接受,而且用了比较干,后来它的新配方在家里加了丙烯酸酯共聚物(AC),可以吸收你的油脂,吸收油脂的同时又起到治疗作用。所以在配方上的改进就可以起到控油和溶解粉刺的作用。这些可以自己买一些功效性的护肤品进行日常使用,用了之后是会有好转。还有炎性的痘痘和囊肿性痤疮治疗好以后,很多人就想能不能不发,在维持治疗中,我们在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中比较推荐可以用功效性护肤品。

G: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的护肤产品需要同步使用吗?

项蕾红教授:需要的。这就像玫瑰痤疮或痤疮当中一定需要的。我以前在看门诊时,我经常在找什么呢?比如长痤疮的人觉得脸很油了,就不用保湿剂了,不用之后就发现脸又油又干,我说你这个反应是对的,因为皮肤的含脂量和含水量是两个指标,你皮脂分泌多了不代表你不用保湿剂了,因为还要水分。这时候长痘痘的人推荐保湿剂是亲水性的,比如含有玻尿酸、神经酰胺的,都是亲水性。剂型上选择凝胶类,这一类对他来讲比较合适,就是能够补水,但又不会加重他面部油的状态,他是需要的。还有更高一点要求的,长了痘痘,今天看了明天也不能马上好,明天要参加一个聚会怎么办?也需要一些化妆的。很多人会问能不能用粉底液?一般粉底液我不是特别推荐,因为它太稠厚了,我会建议他用点气垫粉底。

G:CTMP™对临床医生的指导或者患者的指导,体现在哪些方面?

项蕾红教授:推出全面皮肤护理模式是对消费者,或者对不是关注在皮肤美容和皮肤护理上的医生们,能提供比较全面的模式。现在我们需要皮肤美容医生和皮肤美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能推出一套皮肤护理的模式,给大家一个范本,当然可以具体地进行一些调整。我们对于皮肤屏障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但这种观念也要不断地去更新,因为我们自己一直关注这个领域,信息也比较多,所以会不断地去更新。要有这样一个原则和模式,给大家提供基本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宣传和大家的讨论,可以在这个模式上不断更新和修订,让大家逐渐地接受对护肤皮肤全流程的管理,因为肯定不是靠一种方式就可以完全做好,最简单的就是清洁、保湿和防晒,如何清洁、防晒、保湿都有方法。